01人物介绍
黄大年(1958年8月28日——2017年1月8日),男,广西南宁市人,汉族,著名地球物理学家,生前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全职教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2017年1月8日13时38分,黄大年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58岁。
2017年4月28日,教育部追授吉林大学黄大年教授“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17年5月26日,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黄大年同志先进事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宣传发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知识分子”黄大年的先进事迹,追授黄大年同志“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02以身许国、无怨无悔
1992年,黄大年迎来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英友好奖学金项目”启动,通过层层筛选,黄大年拿到了全国仅有的30个公派出国名额中的一个,他被派往英国利兹大学地球科学系攻读博士学位,是同批留学生中唯一来自地学领域的博士生。
“我一定会把国外的先进技术带回来!”临别时,黄大年铿锵的话语,至今留在老师、同学的心中。
1996年12月,黄大年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获得利兹大学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成为该系获评优秀学生中唯一的海外学生。
博士毕业后,黄大年回到母校。此时,国外同行在航空地球物理方面的研究日新月异,黄大年唯恐落下追赶的脚步。第二年,经单位同意,他又前往英国,继续从事探测深水油气和水下隐伏目标的研究,成为当时该领域的少数中国人之一。
2009年4月,时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刘财邀请黄大年回国,他第一时间就明确表示,考虑回国。“现在正是国家最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这批人应该带着经验、技术、想法和追求回来。”在黄大年给刘财的一封邮件中,爱国之情一览无遗。
2009年12月24日,黄大年正式回到了祖国怀抱,担任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03心有大我,至诚报国
2009年4月22日,第四十个“世界地球日”到来的时候,我国“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专项”正式启动,叩响了“地球之门”。这是我国历史上实施规模最大的地球深部探测计划,是赶超世界科技先进水平的重大战略计划。该计划设置九大项目49个课题,集中了国内118家机构、1600多位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参与其中,被称为中国地学界的“集结号”。
黄大年作为第九分项“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研制与实验”的首席科学家,他以吉林大学为中心,组织全国优秀科研人员数百人,开启了深地探测关键装备攻关研究。
黄大年深知,要想叩开“地球之门”,必须靠中国人自己。
一人力量小,“千人”力量大。黄大年搞交叉,搞融合,在碰撞中寻求突破,在差异中做大增量。在黄大年的感召和努力下,王献昌、马芳武、崔军红等“千人”纷纷来到吉林大学,他们在不同学部、不同领域相互交叉、融合。
2016年6月28日,北京青龙桥,中国地质科学院地球深部探测中心,黄大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的“地球深部探测关键仪器装备项目”,通过了评审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项目总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表明,作为精确探测地球深处的高端技术装备,航空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项目用5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20多年的路程。万博水晶宫曾多次催他申报院士,他都风轻云淡地说:“先把事情做好,名头不重要。”
04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在黄大年看来,每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因材施教都能成才。在给学生设计研究方向时,他总是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前途。他说,自己最看重的身份是教师。“中国正努力从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迈进,而这段并不平坦的进程需要几代人去完成。如何培养更优秀的人才,让文化与智慧长久地传承下去,值得每个人思考。”
身为人师的黄大年,不仅以身作则,是学生效仿的楷模,还亲力亲为,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了学生无尽的关爱。病重后,他在病床上仍坚持坐起来给学生辅导功课,用插满针管的手不断演算。他对学生说:“你们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来;你们一定要出息,出息了一定要报国!”
在学生心里,黄大年既是一位严师,又是一位慈父。怕学生节假日想家,他就邀请学生去自己家做客;谁感冒了,他抽屉里永远预备着感冒冲剂;听说一个学生父母腰有病痛,就托人从国外带回药片;要出远门,他带着学生的作业在路上批改;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仍不忘叮嘱学生修改作业中的错漏……
黄大年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是数百万留学生的楷模。他的精神感染、激励和鼓舞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团队、几届学生、一所万博水晶宫,而将是一个领域、一批学子、一代人。
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黄大年赓续了这种精神血脉,他以短暂而精彩的一生告诉我们,只有把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把个体奋斗融入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洪流中,才能超越自我、升华自我,写下俯仰无愧的人生篇章,成就利国利民的不平凡事业。
版权所有:桂林医学院人事处、人才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