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党委:构建“12345”组织发展培养模式,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
为切实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管理,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党委积极探索新时期、新形势下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途径,结合大学生的成长规律和学院的学科特色与优势,构建了“12345”组织发展培养模式,实现了入党积极分子的量化考评和规范管理,保证了党员发展工作质量,强化了党建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引领地位。
图1:构建“12345”组织发展培养模式的示意图
一、围绕一个中心
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围绕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教育目标,以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中心,在党建引领下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提升公共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二、实现两个结合
1.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
学院党委通过常态化开展主题教育理论学习、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活动,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考察期间,做到常学常新,常悟常进,在知行合一中练就过硬本领,实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辅相成,实现培养过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
2.党建与班团一体化建设相结合
通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建立以党支部为核心,团支部和班级协同的思想教育机制。在培养过程中突出党支部在入党积极分子管理和育人环节中的核心作用,提升团组织和班组织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把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放在团支部和班级。
三、量化考核三个内容
为了使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公平公正,公共卫生学院党委拟定了《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实施方案》,为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印制了《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每个班级在每个学期围绕每位入党积极分子学习情况;《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完成情况;班级民主推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最终每年根据两次考核的最终排名,择优推荐入党。
图3:为入党积极分子颁发《党课结业证书》和《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
四、实现四个目标
1.基于量化考核,可以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过程中,形成相互“竞争”关系,有利于营造“赶、学、比、超”的良好氛围,最终达到“择优推荐入党”的目标。
2.基于量化考核,可以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理论学习的积极性,由以前被动式、消极式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按照培养要求,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学习,不仅要听、还要说、还要写、还要给组织看,促使理论学习达到“入脑、入眼、入心”的目标。
3.基于量化考核,可以提升党积极分子在培养过程中参加志愿者活动的主动性,由以前不关注、不积极变为自觉主动参与,实现课本与现实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真正达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的目标。
4.基于量化考核,可以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生活中争做表率,通过自己思想行为的改变,影响并带动整个班级风气的改变,最终促进班级形成“良好班风、学风”的目标。
五、打造五个先锋工程
1.青年先锋-主题教育理论学习。该活动通过定期举办党课,将党史学习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相结合,使入党积极分子在学习中收获,在感悟中提升,最后在《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中记录学习感想,推动理论学习走深走实。
2.青年先锋-红色观影活动。该活动通过定期组织入党积极分子集中观看爱国主义题材的电影,来传播革命传统和民族精神,进行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3.青年先锋-读书分享会活动。该活动立足于“了解党、热爱党、歌颂党”的宗旨,以“读书笔记”“阅读分享”“即兴诵读”等多种形式向大家分享展示读书的魅力,使每个人既是倾听者,又是参与者。
4.青年先锋-红色1帮1。该活动将学院所有入党积极分子按一定比例分配到每年的新生宿舍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尤其是学业、心理、网络诈骗等。
5.青年先锋-志愿者服务活动。该活动通过构建“学院统筹、班级策划、辅导员指导、班主任和班级导师参与”的协同机制,依托社校共建的12个社会实践基地,围绕“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等内容,定期组织开展面向社区、中小学的志愿者服务活动。
图4:与社区签约共建,为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搭建平台
图5: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红色一榜一”朋辈互助活动
图6: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班级的读书分享会
图7:入党积极分子参与班级所在党支部的理论学习
六、通过实行构建并实施“12345”组织发展培养模式,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成效得到有效提升,具体如下:
(一)增强了操作性,强化了身份意识
通过量化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的教育管理指标,有效增强了身份意识,并将考核指标有效转化为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思想政治、专业学习、学风创建、校园文明、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努力方向。
(二)增强了实践性,提升了实践能力
《入党积极分子成长手册》设置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过程纪实考核栏目,引导支部和辅导员有效转变“重理论教育,轻实践锻炼”思想观念,鼓励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活动,切实将政治理论学习有机融入社会实践锻炼,有效增强党性修养,提高党员宗旨意识和工作实践能力,促进其自我全面发展。
(三)增强了约束性,确保做到真正的择优推荐入党
入党积极分子量化考核,通过开展“一学期一评”、“一学年一公开”,形成了公开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在推荐入党时做到公平公正。
(四)增强了育人合力,促进“党支部-团支部-班级”一体化建设
围绕共同目标,依托“12345”组织发展培养模式,将党支部、团支部、班级建设有效融合。
(文/张国栋 图/徐益彩 审核/葛静)